同學反思:勇闖虎地坳

以農耕體驗經典的第一次體驗團,二十多名同學遊歷完虎地坳都寫下了對實地考察及經典文本的反思。以下選輯了三位優秀的短篇文章讓大家一同思考:

陳芷晴
語言學二年級

通過今次體驗,我對《寂靜的春天》加深了認識。《寂靜的春天》提及殺蟲劑對人類及生態環境影響深遠,尤其是用化學藥品,當下成效雖顯著,然而化學劑污染泥土及水源,影響植物生長,積聚於植物內,並能透過食物積聚在人類身上。我們應從整個食物鏈去理解自然,如果沒有植物,任何動物都將無法生存,生態系統將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我們人類是身處食物鏈中,是食物鏈中的一環,我們有着責任去保護生態平衡,及減少對自然的干預,非凌駕於自然。

今次導賞內容讓我認識了生物防治法,例如如何利用動植物去對付他們的天敵。其中,我對植物相剋最感興趣,例如某些樹種是死敵,不能和諧共處,或在有毒植物旁種植無毒植物,防止昆蟲中毒而死。大自然中的一動一靜需要我們去仔細觀察。我們平常可能會認為植物種得越多越好,然而在種植時我們需要留意植物相生相剋的本性,留意是否有足夠的地方讓樹木茁壯成長,避免樹大根小,以致有倒塌的危機,並非越多越好。這次體驗亦使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學劑的必要,例如能用香茅代替蚊怕水去驅蚊,而減少對生態破壞。另外,從這次體驗中,我希望將來可以了解更多耕種對自然的影響,到底我們能做什麼去減少影響,如何能夠與動物公平分享大自然。

 

黎芷君
語言學二年級

通過這次體驗,我對《莊子》裏所提及的觀點與角度之概念有更深入的體會,莊子認為「有用」與「無用」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以事物對自己的利益去判斷「有」或「無用」。正如這次體驗中,導賞員介紹了被人們認為是有害的樹——銀合歡,對人類來說並沒有帶來任何益處,還不利於植物多樣性。但他的枯木就是雌性螢火蟲繁衍下一代的地方,有助維持螢火蟲的數量。於螢火蟲的角度看,銀合歡樹正是「有用」的樹,可見「有用」與「無用」是相對的,在於不同的觀點與角度,無需拘泥於「有用」與「無用」。

此外,這次導賞令我更理解《心經》中「萬物皆空」的概念,所有東西都是「互即互入」的關係,自然環境被破壞與我們脫離不了關係,每個人都有責任。我很感動有香港人負起此責任,出錢出力,為改善環境做了許多嘗試,從失敗中學習,例如把山下的樹種回山上,回歸自然。

這次的體驗讓我加深對課堂上所說之概念的理解和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冼嘉琪
金融科技學一年級

踩著雜草,一條稱不上路的路,抬頭望去,只見一株株桃花樹,枝幹不及花市看到的桃花粗壯,花也不及普通的艷麗,唯一過人之處,是其枝幹不易折斷。當我正疑惑著是否沒受到適當照顧時,導賞員的一番話為我解了惑:「我們不會為它們殺蟲,任由它們自由生長,受雨水灌溉,承受颱風的吹打。這樣才可以讓它健康地生長。」這留話讓我想起莊子所言,要順然自然,枝葉被颱風吹斷未必是一件壞事,或許反而能讓它更強壯,在下次受颱風吹襲時也能屹立不倒;桃花一定要色彩鮮艷才算美麗嗎?其實無論如何,它也是一株桃花樹,美與不美只不過是我們有成心才以標準來區分它們。因此又何須特意為它修剪,為它擋去災害呢?任由它順其自然地生長才是最好的種植方法。

此次導賞更令我深感保育有很大的阻力。虎地坳四周都被污染物包圍著:有工廠、濾水廠、屠房。而種植的人手只有幾個,資金也不多,政府也沒有支持他們的工作。這令我反思保育與經濟發展是否難以共存。虎地坳的村民要保育山上的動植物而種,才能有「保育價值」,避免被清拆成為發展區。像虎地坳這樣的「淨地」,要互相競爭才能幸免,但一個一個的「淨地」的「保育價值」不足,終有一日虎地坳也要面臨被清拆的命運,只有政府改變態度,重新審視保育的重要性,才能保留香港的歷史面貌與物種多樣性。

除了以上三篇文章外,更有一篇文章獲刊在大通報

體驗團內容及花絮請到此頁瀏覽:以農耕體驗經典第一團:勇闖虎地坳